中国材料研究学会

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

关注

关注今日新材料

Inorganic Materials | 气相与液相渗硅制备曲面C/C复合材料表面HfB2-SiC-MoSi2涂层在1700℃下的抗氧化性能对比研究
发布时间: 2025年5月9日
来源: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

Comparative analysis of oxidation resistance at 1700 ​°C for HfB2-SiC-MoSi2 coatings on curved C/C composites prepared via gaseous and liquid silicon infiltration

气相与液相渗硅制备曲面C/C复合材料表面HfB2-SiC-MoSi2涂层在1700℃下的

抗氧化性能对比研究

 

作者信息:

Shubo ZhangZhiqiang LiuShuo ZhangXiaoxuan SuQiangang Fu

Shanxi Key Laboratory of Fiber Reinforced Light Composite Materials, Science and Technology on Thermostructural Composite Materials Laboratory, Northwestern Polytechnical University, Xi'an, 710072, China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tramat.2025.100011

文章介绍:

随着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日益严苛,涡轮叶片等曲面构件需在1700℃高温氧化环境及冷热交变条件下长期服役。碳/碳(C/C)复合材料凭借高比强度/模量、低热膨胀系数和优异力学稳定性,成为极具前景的高温防护材料。然而当温度超过370℃时,碳纤维与基体会发生快速氧化,严重制约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。

将C/C复合材料与超高温陶瓷(UHTCs)结合是解决其氧化敏感性的有效方案。其中HfB₂基涂层因高熔点和优异阻氧性能被广泛应用,但1150℃以上B₂O₃的快速挥发会形成多孔HfO₂氧化层。引入SiC不仅能调节热膨胀系数,其氧化产物SiO₂良好的流动性还可及时修复缺陷,与HfO₂反应生成的HfSiO₄更能提升氧化膜稳定性。然而1600℃以上低氧分压会导致SiO₂活性氧化生成SiO(g)[25],为此添加MoSi₂可提供硅源并减少硅损失,使HfB₂-SiC-MoSi₂涂层有望实现1700℃长效防护。

目前涂层制备主要采用浆料涂刷结合高温烧结或渗硅工艺。浆料涂刷虽便于曲面构件涂覆,但颗粒堆积形成的多孔结构易成为氧扩散通道。高温烧结虽能局部致密化,但会残留孔洞。相比之下,渗硅技术通过物理填充与化学反应的双重作用,可实现涂层整体致密化。前期研究通过浆料涂刷结合气相渗硅已成功制备SiC-Si、ZrB₂-SiC-Si/SiC-Si及HfB₂-SiC-Si/SiC-Si等系列涂层,展现出优异防护潜力。

目前针对曲面C/C构件在1700℃氧化环境下,气相与液相渗硅工艺差异的研究仍属空白。考虑到构件形状特征与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显著影响,本研究通过料浆涂覆结合气相/液相渗硅技术,在C/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具有双层结构的HfB₂-SiC-MoSi₂-Si/SiC-Si涂层。系统研究了凸/凹曲面区域涂层的成分结构演变规律,对比分析了1700℃等温氧化与热震行为及其防护机制,为曲面碳基构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工艺选择提供理论指导。

中文摘要:

为探究气相与液相渗硅对曲面样品致密化效果及抗氧化性的影响,本研究分别采用气相渗硅(G-HSM)和液相渗硅(L-HSM)工艺制备了HfB2-SiC-MoSi2-Si/SiC-Si涂层C/C复合材料。实验结果表明:

(1)经历1700℃至室温的热震测试后,G-HSM和L-HSM的质量变化率分别为-2.52%和0.07%;

(2)在1700℃等温氧化200小时后,L-HSM的质量变化率为-0.12%,而G-HSM仅124小时即达-0.60%;

(3)L-HSM中高含量的HfB2和MoSi2提升了涂层稳定性,有效避免了熔滴脱落现象;

(4)更低的表面粗糙度和更窄的原始裂纹减少了L-HSM在氧化过程中的氧吸附位点与扩散通道。

因此,L-HSM展现出比G-HSM更优异的热震抗性和抗氧化性能。本研究为1700℃以上曲面构件的涂层设计提供了新策略。